索引号: | 4114000046-sqsnyncj-00000003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4-01-03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年度计划总结 |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及2024年工作计划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谋划
(2023年12月15日)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有关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市和致力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工作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提质、乡村建设提速、乡村治理提效”三大行动,推进十项重点任务,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市一产增加值500.54亿元。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筹备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抓好涉农具体政策的落实。立足商丘“三农”现状,牵头制定出台了《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重点任务工作台账,明确了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和任务要求。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全市建立了观摩、通报制度,对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实绩考核。调整完善了市级领导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制度,加强对联系乡镇的工作指导。会同市直有关单位,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二)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夏粮种植面积908.91万亩、秋粮种植面积741.88万亩、大豆种植面积91万亩(大豆面积为农业数据),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二是打好夏粮抢收攻坚战。面临罕见“烂场雨”灾情,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开展夏粮抢收晾晒,全市夏粮总产83.5亿斤。三是开展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全市秋粮总产量60亿斤,较上年增长5.15%,领先全省1.86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四是确保麦播用种安全。搞好种源对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目前,全市936.1万亩秋播小麦苗全苗齐苗匀,长势良好。五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9.8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设整体进度74.72%。2023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55.22万亩,正督促各县(市、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中有升。一是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屠宰生猪达409.7万头,与上年同比增长64.9%,居全省第1位。生猪存栏344.53万头,同比增长14.36%,高于全省增速14.08个百分点。生猪出栏318.41万头,同比增长4.38%,高于全省增速4.44个百分点;今年全年生猪出栏量预计超过500万头,稳居全省前4位。二是加快草食家畜业发展。全市新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19个。前三季度,全市牛肉产量2.39万吨,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增速11.8个百分点;羊肉产量2.91万吨,同比增长4.55%,高于全省增速12.24个百分点;牛奶产量11.28万吨,同比增长4.54%,高于全省增速0.41个百分点。今年全年牛出栏量预计达到33万头,稳居全省前3位;羊出栏量预计超过370万头,稳居全省前2位。三是做优家禽产业。前三季度,全市家禽存栏量6652.6万羽、出栏量7080.0万羽、禽蛋产量38.2万吨;今年全年肉禽出栏量预计达到1.2亿羽,稳居全省前2位。
(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一是推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了柘城三樱椒、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夏邑食用菌和8424西瓜、睢县芦笋、虞城中药材、睢阳郭村土豆、梁园代庄草莓、永城富硒小麦等区域性高效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我市“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发展到867个(特色村853个、特色镇14个),其中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9个(省级16个、国家级13个)。二是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升级。新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虞城县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5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86家、市级119家,累计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个,农产品加工率达72%,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0%。三是抓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永城市),新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柘城批准创建小麦辣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累计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0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31个、县级64个。民权县成功入选2023年河南肉羊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梁园区谢集镇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五)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一是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1.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56%、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约为41.4%,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3%,同比减少农药使用量150.91吨。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市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9个,夏邑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已顺利通过验收,全市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商丘农优”整体品牌,78个品牌入选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目录,累计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品牌农产品达177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
(六)科技支撑持续强化。一是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8个,培育科技示范主体511个,特聘农技员30名、特聘动物防疫员120名,农技人员对接指导服务农户6132户。二是遴选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广泛征集、行业推荐的基础上,组织遴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30个、主推技术23项,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三是培育农村技能人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完成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26.7万人。四是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组织河南省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柘城县获得河南省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称号,累计创建河南省数字乡村示范县5个。五是推动科企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国家农业环境商丘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业绿色长期发展固定监测商丘试验站、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真实性检验场网商丘遥感真实性检验站、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4个国家级、省级站点已获批落户民权农场。
(七)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统筹实施乡村建设“184+2”行动(编制1个规划、实施8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统筹4项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项工作),创建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38个示范村。二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继续推进整治“六乱”、开展“六清”工作,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改厕完成17105户,占全年任务的95%。三是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突出示范带动,实施“一县十镇百村万户”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创建示范乡镇9个,创建示范村完成98个,创建“五美庭院”149061户。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12条。四是传承发扬优秀农耕文化。宁陵黄河故道古梨园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民权县孙坡楼村“新风苑”里新风扬移风易俗大变样”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八)农村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一是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建立健全仲裁体系,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审核制度,推动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预计2023年全市有集体收入的村3288个,占全部村的70.1%。三是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截至11月底,共审批宅基地建房5665宗(其中,利用空闲宅基地审批106宗、原址翻建审批5171宗、新增用地指标审批388宗)。四是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截至11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已创建县级以上示范社662家,全市家庭农场达到23800家。
二、2023年工作亮点
(一)粮食安全重任牢牢扛稳。一是多措并举应对“烂场雨”灾害。面对今年罕见烂场雨灾害天气,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抢收抢种、抗灾救灾,科学有效应对,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损失。全市900多万亩小麦颗粒归仓,总产量83.5亿斤,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二是开展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坚持以秋补夏,狠抓关键措施落实,成立秋粮增产夺丰收领导小组分包各县(市、区),秋粮平均亩产404.1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9.62公斤/亩,增长5.10%,领先全省1.88个百分点;秋粮总产量60亿斤,较上年增长5.15%,领先全省1.86个百分点,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继续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基本实现“以秋补夏”。三是全力确保麦播用种安全。今年罕见烂场雨天气导致我市种子质量下降和麦播用种短缺,市农业农村局全力做好种子田抢收和种源调运储备工作,加大种子抽检力度,共储备小麦种子2.6亿斤,及时调换问题种子11495斤,召回173036斤,确保麦播用种安全。目前,全市936.1万亩小麦苗齐、苗匀,无缺苗断垄现象,为明年夏粮丰收夯实了基础。
(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先后引进牧原集团、正大集团、杨翔集团、中粮集团、新航道、汇星牧业、桂柳集团等大型养殖集团落户商丘。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肉鸡、肉鸭、蛋鸡规模化比重均达到95%以上。二是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日渐紧密。涉牧企业在种养结合、屠宰加工、乳品生产等方面通过优化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融合发展。广西桂柳牧业集团在夏邑产业园已形成“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现代化畜牧产业链体系。三是畜牧业养殖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绿色发展种养结合试点县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种养一体化新格局,全市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美丽牧场21个。四是智慧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科技、新技术、互联互通逐渐成为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宁陵县豫东牧业互联网种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60%以上,已成为豫东最大的种山羊繁育基地。全市畜牧业呈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抓好示范试点。实施“一县十镇百村万户”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截至11月底,10个美丽乡镇创建完成9个,100个四美乡村创建完成98个,15万户“五美庭院”创建完成149061户。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12条。二是提升村容村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了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户户通电率、贫困村通动力电率均达到100%。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乡镇集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167乡镇,其中129个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因村制宜推进户厕改造,完成改厕17105户,占全年任务的95%,全市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开展集中整治。持续推进整治“六乱”,开展“六清”工作,一大批“脏乱差”村庄得到有效整治。开展“一宅变四园”,2023年整治“空心院”2.5万个,建设“四园”1.4万个,整理土地5000多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22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截至11月底,全市清理垃圾堆、带9万处,清理乱堆乱放杂物49645处。新增绿化面积258.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725盏。整治小养殖场、小作坊、农户直排污水3588处,清除黑臭水体1981处,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目标基本实现。四是开展坑塘沟渠专项治理。集中6个月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因坑施策,保护为主、整治结合,对全市所有坑塘沟渠进行整治,达到恢复农村坑塘美化环境、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的目的。整治启动以来,全市排查坑塘沟渠27469个,整治12548个,完成率45.68%。在2023年上半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报中,我市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四)乡村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我市“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发展到867个(特色村853个、特色镇14个),其中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9个(省级16个、国家级13个)。二是抓好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工作。围绕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酒业、奶业,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预计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16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以上。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以创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民权县纳入河南省肉羊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梁园区谢集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4个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四是农业品牌培育持续加强。积极认定申报农业品牌,截至目前,我市品牌农产品认证数量共177个,其中绿色食品1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采集登录52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成功入选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78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7个、农业企业品牌21个、农产品品牌40个。大力宣传商丘农产品整体品牌“商丘农优”。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十五届农加工业投洽会、第二十届农交会中、第二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博会等展会,增强“商丘农优”品牌市场影响力。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粮食持续增产压力大。稳粮增油空间小,防灾减灾难度大,麦田管理、灾害防范任务重,农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意愿不高。
(二)乡村产业大而不强。特色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够长,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需提升,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减小
(三)畜牧产业效益持续下降。生猪生产持续亏损,牛羊养殖利润大幅缩减,养殖积极性受挫,受饲料原料涨价、猪肉价格挤压禽肉禽蛋消费等因素影响,家禽生产降幅明显。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持续加强。区域性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整治标准不高,环境整治易反弹,长效机制还不完善。
(五)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我市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支撑点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质量不高,自我“造血”功能亟待提升。
四、2024年重点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市委,省政府、市政府安排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这一主线,抓实抓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粮食产能提升等十大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谱写新时代商丘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作用,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实。研究制定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和《2024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协调市直有关单位做好省级2023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迎检工作,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开展市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二)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1.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扎实做好16.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高质高效完成2023年度55.22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压茬推进2024年度5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谋划建设工作,推动与中联重科、河南农投、中电农创等企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合作建设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强化农田设施管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6.5%。
2.实施粮食生产管理技术支撑行动。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共促模式,加快形成集成配套的粮食高产增效方案,以玉米、大豆、小麦、油菜为重点,继续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严把小麦5个关键关口,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稳定玉米面积,扩大大豆面积,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持续抓好机收减损,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7%以上。
3.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实施良种繁育能力提升、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深化市国营民权农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支持种业企业和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支持永城、夏邑、虞城、宁陵良种大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种业发展水平,确保全市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三)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4.实施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行动。做强生猪产业,稳定能繁母猪生产结构和规模猪场数量,加强监测预警和生猪产能调控,提升生猪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做大牛羊产业,落实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建设4个养牛大县、3个肉羊大县,打造牛羊产业优势区。持续振兴奶业,落实奶业振兴实施方案,以培育虞城、民权奶业重点县为抓手,推动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和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做优家禽产业和特色养殖,推广肉鸡蛋鸡层叠式养殖技术,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基地。2024年全市畜禽规模化率稳定在75%以上。
5.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效行动。不断发展壮大优质小麦、辣椒、花生、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草畜等八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三品一标”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切实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打造好1个国家级(宁陵金顶谢花酥梨)、2个省级(柘城辣椒、夏邑西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优质花生、优质蔬菜、优质林果面积分别稳定在160万亩、200万亩、100万亩以上,食用菌(干湿混合)产量达到18万吨左右,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6.实施绿色食品集群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金土地计划”实施,围绕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酒业、奶业,加快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以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行“群链长制”“会盟长制”,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新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以上,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全面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因地制宜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品质提升、消费促进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20个以上。
7.实施农业品牌建设提升行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抓好柘城辣椒,永城富硒小麦粉2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76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建设,新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品牌10个以上,新认证品牌农产品10个以上,力争创建更多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商丘农优”区域性整体品牌。
(四)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8.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质行动。研究出台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指导意见。聚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各项任务落地。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创建活动,建成10个美丽小镇、40个和美乡村、400个美丽乡村、15万户五美庭院。围绕美丽宜居村、环境示范村、整治达标村三种类别村庄,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整治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业农村新业态快速发展。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省定目标任务。
9.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效行动。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家庭农场保持在2.4万家左右,农民合作社保持在1.3万家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保持在6000家以上。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50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和1万人次农业从业者技能培训任务,积极组织参加全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促进农民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10.实施数字乡村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积极创建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在完善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基础上,推进民权县、柘城县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力争新创建1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持续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正常运营。科学编制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以城市周边为重点,因地制宜支持发展设施瓜菜周年生产、立体种植;以蔬菜生产大县为重点,有计划开展老旧棚室改造升级,推动向大型化、节能化、宜机化转型。以猪禽、牛羊、鱼虾等畜禽水产品种为重点,发展集约化畜禽水产养殖,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制定具体学习计划,认真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议题制度、“三会一课”等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载体,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筑牢全局系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抓好能力提升。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落实办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加强日常监督,强化关键时间节点监督,坚决查处纠正违规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实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深化农业农村系统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理顺事和业的关系,优化职责配置,整合重组机构,提高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效能。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网络安全、舆情管控、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确保农业农村领域和谐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四、重点项目谋划情况
紧跟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主动担当作为,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政策支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业建设重点领域,指导各县(市、区)积极谋划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农业农村投资的牵引作用,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经谋划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和财政补助资金项目11个,总投资19.4167亿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