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县(市、区)政府

商丘互联网举报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11411400MB1989180B-sqsnyncj-00000137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23-07-11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年度计划总结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11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市“三农”实际,围绕“建设农业强市和致力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工作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提质、乡村建设提速、乡村治理提效”三大行动,推进十项重点任务。现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月17日组织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做好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组织筹备召开了由市直27个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做好全省2022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相关工作。起草了《关于重整重建商丘乡村振兴学院(乡村建设学院)的工作方案》,牵头做好重整重建商丘乡村振兴学院(乡村建设学院)工作。规范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文件的印发和管理,截至目前今年共印发各类文件8个。制定下发了《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商发〔2023〕1号),对2023年全市“三农”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明确了目标措施和具体任务。

(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抓好科学防灾减灾。开展小麦病虫害大规模统防统治,全市共筹集资金5450.1万元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1955万亩次,防治面积1976万亩次。二是全面完成小麦抢收任务。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936万亩,截至6月10日,我市小麦收获结束,全部颗粒归仓。积极组织拓展晾晒场所,腾出晾晒场地22875个晾晒面积1169.7万平方米,晾晒小麦2.9亿公斤,保证收获小麦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三是夏种夏管进展顺利。全市落实秋作物面积1130.16万亩,其中落实秋粮种植面积780万亩,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716万亩。截至六月底,全市已中耕248万亩、追肥324万亩、化除631万亩、浇水106.7万亩、查苗补种1万亩、病虫害防治286万亩。四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预计2023年我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95万亩,其中2022-2023年度油菜8.6万亩已喜获丰收,单产达203公斤,总产1.75万吨。全市果树总面积约100万亩,总产量预计252.7万吨。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蔬菜复种总面积164.7万亩,总产量345.9万吨。果蔬类产品生产情况总体稳定。

(三)稳定畜牧生产。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310万头左右,同比增长0.3%,生猪出栏265万头,同比增长11.6%;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牛存栏量40.2万头,同比增长3.5%,牛出栏11.2万头,同比增长12.2%;羊存栏296万只,同比增长7.1%,出栏156万只,同比增长10.6%,草食家畜业稳定发展。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量8650万羽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家禽出栏4980万羽,同比增长8.5%;禽蛋产量25.6万吨,同比增长7.6%,肉禽养殖效益明显好转。今春全市共免疫生猪264万头,牛24.29万头,羊272万只,禽4771万只,免疫覆盖率100%。

(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一是牵头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210万亩优质小麦再获丰收;高油酸花生面积发展到60万亩;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食用菌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民权县美是食品、双龙厨帝食品成功入选2023年河南省肉羊集群建设项目,梁园区谢集镇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我市新增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1-3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2%,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平稳增长。三是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柘城县小麦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已被批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五)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实施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指导督促1518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85万张,带证上市农产品9.63万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出动监管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2900家次,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3.65万批次,定量检测重点农产品样品3860批次,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二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截至6月底,我市品牌农产品共认证数量为174个,其中绿色食品1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6个。组织我市20个特色产品申报了省级知名农业品牌,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个、农业企业品牌6个、农产品品牌8个。

(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市清理垃圾堆、带6.81万处,清理乱堆乱放杂物20789处。整治小养殖场、小作坊、农户直排污水2129处,清除黑臭水体1081处。新增绿化面积233万平米,安装路灯10418盏。规范门头牌匾11838个,整理空中管线71576米。二是农村户厕改造持续推进。因村制宜,按照完整上下水道式、现建小三格化粪池式模式推进户厕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改厕完成7302户,占全年任务的40.6%。三是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突出示范带动,实施“一县十镇百村万户”美丽乡村建设工程。10个示范乡镇创建完成4个,100个示范村创建完成49个,目标完成率69%。15万户“五美庭院”创建完成76416户。

(七)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建立健全仲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仲裁委员会组成人数共130人,仲裁办工作人员55人,聘用仲裁员213人。乡镇调整配备调解员1082人,村组配备调解员9117人。三是做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专项治理工作。印发《商丘市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双月巡查工作方案》,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长效工作机制。整改全市农村住宅类违法用地图斑线索953个,全部整改到位。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刚需建房用地需求调研,全市农村村民建房需求14567宗,面积2388748.16㎡。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截至2023年5月底,我市农民合作社已建设县级以上示范社60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8家,省级示范社66家,市级示范社23级,县级示范社475家。全市家庭农场达到了23778家。

(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省厅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19.8万亩,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正在积极开展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2023年下达我市40万亩高标准示范区建设任务各县(市、区)申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需求55.22万亩,截至目前,宁陵县、柘城县已经完成项目设计并经市级评审,宁陵县、民权县、夏邑县分别落实建设资金1.5亿元、1.2亿元、1.8亿元,宁陵县、柘城县、睢阳区完成了初步设计文本。

二、存在问题

(一)防灾减灾难度加大。近年来,干旱、洪涝、风雹、冻害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由于前期建设标准低等原因,对灾害天气的抵御能力仍然不强,防灾、减灾、抗灾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保险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户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保险方案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种植农户需求;最高赔付额较低,仅能涵盖基本种植成本。

(三)禽类养殖效益明显下降。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虽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畜牧业生产形势严峻。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出栏一头生猪亏损近200元。牛羊价格持续走低,活牛出栏价格30.6元/公斤,同比下降9.6%;活羊出栏价格29.6元/公斤,同比下降6.2%;禽类养殖效益进一步下滑。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仍需提升。整治标准参差不齐,

整治进度不平衡,县与县不平衡,乡村之间不平衡。整治还不彻底,“六乱”“六清”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整治标准不高,有的村还局限于最基本的垃圾清扫和转运阶段,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还有很大距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多数村庄缺乏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管控困难。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作用,牵头推进商丘乡村振兴学院(乡村建设学院)工作,持续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攻坚工作,重点抓好11个省级、3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会同组织部门起草制定《商丘市2023年“三农”干部培训方案》,认真组织做好市级“三农”干部培训工作。适时对各县(市、区)开展2022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工作。

(二)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力抓好夏种夏管,确保夏播面积只增不减,秋粮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产量稳中有增,完成16.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任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落实措施,抓好田间管理。开展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力争秋粮产量实现新突破。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稳步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加强食用菌重点县建设,持续稳定果树和蔬菜种植面积,确保果蔬生产供给总体稳定。

(三)持续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强生猪产业,发挥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和生猪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作用,确保全市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稳定在30万头左右,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3%以上。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实施好国家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落实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建设4个养牛大县,3个肉羊大县,打造牛羊产业优势区。持续振兴奶业落实奶业振兴实施方案,以培育虞城奶业重点县为抓手,新建扩建一批标准化奶牛养殖场,推动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和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力争全市奶类产量达到22万吨。做优家禽产业和特色养殖,推广肉鸡蛋鸡层叠式养殖技术,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基地。

(四)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保持优质小麦、花生、蔬菜、水果等面积稳定,注重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效益。积极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工作,新认定一批全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做好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新认定一批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对创建成效显著,带动农民作用明显,年度绩效考核合格的产业园,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五)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指导和督促各地开展好下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大检测抽检力度,加强农产品禁限用药物和农药残留超标监测,完善反馈机制。强化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指导各地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加快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督促指导生产重点品种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农产品上市时开展自检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组织专家做好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我市科学合理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农业地方标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保障作用。

(六)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推进“六清”“六乱”治理。推动各地围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模式和治理方式,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户厕改造,12月底前完成1.8万户改厕任务。按照农村改厕“提质年”要求,抓好改厕问题排查整改。抓好改厕后续管护服务工作,推进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开展“一县十镇百村万户”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构建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探索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深入宣传贯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落实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双月巡查机制,督促指导乡镇政府严格宅基地审批和加强建房管理。持续开展主体培育提升工作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指导服务水平。

(八)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协助各县(市、区)按照“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充分利用省级提供的融资途径和支持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多渠道筹措示范区建设资金,争取早开工、早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调度监管,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周调度,月推进”制度。

                                             

2023年7月10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