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114000046-sqsnyncj-00000202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4-08-30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商农文〔2024〕136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 第62332号提案答复
高会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监管壮大产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经与市乡村振兴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并结合我单位职能,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一、关于着力提升返贫动态监测监管
一是坚持常态化监测,实行全员筛查和重点核查相结合方式,将所有农户全部纳入筛查台账,自主申报意愿的农户、大病户、农村残疾人家庭等重点人群纳入核查台账。二是依托“河南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省防返贫监测帮扶平台”,聚焦农户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产业、就业、灾情影响等重点内容,探索构建覆盖全体农户的防止返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系统,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推进共享数据定期清洗、推送、比对、校准和更新。三是坚持“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原则,将所有农户纳入网格化管理,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分析研判,切实做到监测无死角、纳入无遗漏。
二、关于着力提升乡村干部队伍
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强化基层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好支书、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思路、好业绩”六好标准,深入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两委”干部2000多名。联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乡村振兴学院“头雁工程”专题培育班,累计培育1000多名大学生,“双向”选拔30多名优秀学员组成“乡村振兴服务实践小分队”奔赴基层一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撤换调整不合格、不胜任村干部100多人。高质量建立20000多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强教育引导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后备干部能力素质,着力破解“后继无人”难题。围绕“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农业实用技能等重点内容培训村(社区)干部200多个班次50000多人次。实施农村发展党员“育苗计划”,高质量发展农村党员5000多名,抓实用好党员联户、“双报到”等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当先锋、作表率。
三、关于着力提升农村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一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市累计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品牌农产品197个,其中名特优新农产品6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117个。创建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78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7个(其中永城富硒小麦粉、柘城辣椒2个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业企业品牌21个、特色农产品品牌40个。“柘城辣椒”荣获“质量之光”十大魅力品牌,荣登河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品牌价值为51.99亿元。通过公开征集,确定了“商丘农优”商丘市农产品整体公用品牌,开启了打造我市农产品整体公用新篇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数达到6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依托柘城辣椒、夏邑食用菌、宁陵酥梨、睢县芦笋、睢阳区花生等生产加工基地,推广各项生产与栽培技术规范,以“商农品牌”推进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截至目前,已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示范项目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示范项目46个。三是积极推动正在实施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与已建成的县乡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有效结合,开展县域商业网点、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共建共享共用,深入推进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四是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农业”融合,结合康养、非遗、乡村研学等商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培育新业态。大力培育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打造一批明星乡村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融合高科技农业、研学旅行、乡村民宿、乡村民俗、游乐项目、观光牧业为主导的产品体系等;发展一批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延长文旅特色产业,打造商丘文旅文创新亮点。五是坚持落实“月有活动、季有特点”,全年可持续的工作举措,以播促销,以节兴业,拓展消费新渠道,促进本地名特优产品线上销售。
四、关于着力强化帮扶产业项目管理
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自2016年实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以来,认真落实有关统筹整合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关于产业发展有关政策。一是脱贫县在编制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时,统筹整合资金优先用于有助于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项目,进一步提高整合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占比。2023年,统筹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达50.8%,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达11.21亿元。二是调整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结构,重点向产业项目倾斜。2023年财政衔接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达64.6%。各县(市)区财政衔接资金投向产业的比例均在50%以上,有力支持了产业发展。三是致力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谋划产业项目,打造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项目帮扶带动作用,2023年我市共投入资金12.37亿元,安排产业项目350个,其中:种植业73个,养殖业24个,加工业149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9个,其他95个,累计带贫户次15.59万户,带动41.02万人,预期户均收益2296.2元;重视乡村工匠名师的培育工作,带动脱贫群众创业就业,其中宁陵县刘兰亭从事毛笔制作,被省乡村振兴局认定为首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做好康养旅游示范村的验收工作,目前,我市共有12家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其中首批5家,第二批7家。四是加强产业项目运营管理.稳妥推进“四个一批”行动,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的指示要求,根据每个项目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效益发挥情况,逐个项目分析研判,分类认定,我市最终确定需要实施巩固、提升、盘活和另起炉灶“四个一批”100万以上项目共1536个。其中,巩固一批帮扶产业项目1317个、提升一批帮扶产业项目210个、盘活一批帮扶产业项目9个。2023年9月12日,河南省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暨促进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工作推进会在睢县召开,省乡村振兴局对我市在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最后再次感谢高会鹏委员对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也衷心希望今后能继续支持、关注我市的“三农”事业。
2024年7月2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商丘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 (0370)3288885
联 系 人:郝伟彬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