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114000046-sqsnyncj-00000222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4-09-04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商乡振复〔2024〕1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62142号提案的 答 复
张建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监测帮扶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动态管理
按照国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要求,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利用防止返贫监测平台,加大“一码通”、“明白纸”明白纸宣传力度等举措,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户”的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实行动态管理。对监测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024年全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8100元参考。同时,综合考虑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返贫致贫风险情况等,对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全市监测对象新识别人口465户、1293人。截至目前,全市监测对象29215户、76098人,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共计14849户、37174人,风险消除人数占比48.9%。
二、根据返贫致贫因素,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
对识别为监测对象坚持精准施策,明确公职人员为帮扶责任人。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社会帮扶、扶志扶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采取开发式帮扶方针,通过技能培训、发展产业、稳定就业等措施,提升能力,增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或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目前,全市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4.72项。
三、巩固就业阵地,实现脱贫户稳定就业
我市现有就业帮扶车间891个,均为2017年和2018年前后建成,先后投入4.11 亿元,建筑面积约75.34 万平方米,年平均租金为2.23万元/个,年平均销售收入约为90万元/个,产业种类涉及服装加工、电子产品、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石材加工、纸制品加工、藤编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大类业态;吸纳就业人数2.3万人,其中脱贫户7086人;帮扶车间管理运营良好,脱贫人口平均收入2000余元,帮扶车间帮扶作用发挥显著,促进脱贫户有效稳定就业,加快推进脱贫户增收脱贫,实现了企业、群众、政府多赢。
四、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帮扶车间竞争优势
根据帮扶车间发展态势,各县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主导产业,对优质企业加大扶持,对生产经营差,带动就业效果差的企业逐步淘汰。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引进一批名牌企业入驻帮扶车间;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帮扶车间争创专利,形成产品竞争优势;积极引导帮扶车间管理创新,带动了社会力量和企业投入资金续建就业帮扶基地。2023年9月12日,《河南省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暨促进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工作推进会》在睢县召开,省局对我市帮扶车间发展状况给予充分肯定。
五、优化管理模式,保障帮扶车间高效运转
为确保帮扶车间安全生产,提高帮扶车间规范化管理效率,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帮扶车间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全市实现了各帮扶车间、县信息系统平台、市信息系统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帮扶车间规范化建设管理的责任。全市891个帮扶车间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帮扶车间带贫作用发挥显著,促进脱贫户有效稳定就业,加快推进脱贫户增收脱贫,实现了企业、群众、政府多赢。我市信息化管理帮扶车间模式被全省推广,省局开发“云眼卫士”系统,我市目前入网良好。
六、探索运作模式,稳步提升帮扶车间效益
为进一步发挥帮扶车间帮带效益,提高脱贫群众产业发展参与程度,提高衔接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我市也积极探索帮扶车间运作模式。如虞城县大侯乡任楼村积极探索了“村集体+帮扶车间+企业+脱贫户”联股联利帮扶车间运作模式。村两委派专人参与管理,入驻企业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积极吸纳脱贫人口参与生产务工。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脱贫群众产业发展相结合,盘活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巩固提升了脱贫成果。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给予支持。
2024年7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商丘市乡村振兴局 3288322
联系人:王新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